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\济宁学院\NAA中心联合项目
Joint project of Institute of Anthropology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, Jining University,NAACenter
新金石·川渝地区田野工作
New Sphragiics·Sichuan-Chongqing area
界线上的文字:
六一堂访古记
Boundaries of the characters:
records of a visit to Liu Yi Tang
策展人
周松林
学术主持
廖上飞
学术总监
赵旭东
艺术总监
张继华
王 刚
艺术家
蔡国华
陈 浩
冯流阳
冯 明
刘 可
吴成君 张 彪
现场
三个面向
一、文字沟通“书斋”与“郊野”
传统文人及艺术家拜谒古迹,悼念古贤——从书斋(空间)走向郊区纪念先贤的特殊空间——这个行为现象离不开“文字”。文字“六一堂”具备的象征意义,并不指向六一堂这个今人建成的空壳仿古建筑,它沟通着书斋和天地(文人的理想),郊区的“六一堂”在文字的象征功能中,指向自然,即“天”这个未知世界——先贤就在那里。
二、文字沟通市井与特殊仪式空间
释家和道家,以及民间的其他信仰,统统囊括在一个空间里。这个空间坐落于城市的郊区,远离被格式的生活状态。文字,是市井生活和特殊仪式两个空间互通的一个尤为有效的渠道,只要识字(哪怕知道什么是文字),它在特殊的仪式场合都将指向特殊的意义。
三、嬉戏书写与文本转化
中国的文字,有一个艺术面相,就是书法。当金石学产生,尤其碑学兴起,书法家对拓片——从多维空间的金石之物转化而来的二维文本——的摹习,成为破解法则,通向新感受的启明灯。但如今,沿此而下的民间的仪式符号,或孩童的涂鸦等等,将书写引向了神秘主义。——蔡国华、陈浩、冯流阳、冯明、刘可、吴成君相反,他们认为市井生活可以进入书写,就像人类所谓的日常指向“吃喝拉撒”这些无差别的结构一样。今天80后、90后年轻的书法家将这些古代特殊场合使用的文字、图像进行题跋,较之传统题跋形式显得“表面”“游戏”——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。
陈浩
冯流阳
冯明
刘可
张彪
吴成君
主办
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
济宁学院美术学院
绵阳126文化创意产业园
承办
新金石学研究所
磁空间
时间
2021年11月28日(周日下午)15:00
地点
磁空间.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126文化创意园67栋2楼
未来艺术人类学(Next Anthropology of Art)简称NAA。
2020年1月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成立《未来艺术人类学》丛书编辑部、NAA中心,以致力于推动学术与艺术的跨学科探索及研究。NAA中心旨在提供一个高层次的学术对话平台,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邀请关心艺术人类学与其他学科跨界研究的学者、艺术家共同努力,以期能跨越科类界限,重新发掘不同领域所交织的共同资源,充实和丰富之。
未来,是我们面对不确定的全部可能性;我们所说的艺术人类学则是艺术与文化之间的相互看,它将我们的艺术创造和生活紧密连接。当未来与艺术人类学相互触碰的时候,我们看到了一种面向一切皆有可能的对世界的新想象以及新探索。未来艺术人类学论坛将着眼于未来、着眼于人的下一次创造,从艺术人类学出发,致力于推动构建跨学科、跨边界、跨规则的交流平台,打造艺术、文化、社会的共同体,在艺术中领悟人,在探索里发现人,在想象中遇见人。
NAA中心微信公众号:未来艺术人类学(NAA-BeiJing)
NAA中心 bilibili账号:514640667
NAA中心地址:北京市怀柔区桥梓艺术公社一号院
NAA中心主办机构: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
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切斯特艺术学院得道跨文化研究中心